密集的吸波锥体正“吞噬”着看不见的电磁干扰,百米高空的无人机AI之眼可识别毫米级缺陷……日前,中国证券报跟随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组织的“走进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国家电网主题采访调研活动沈阳期货配资,来到位于南京的国网电科院(南瑞集团)和国网江苏电力方天公司,现场感受以硬核科技筑牢能源安全防线,推进能源转型的国网实践。
守护电网安全的 “电磁卫士”
步入国网电科院(南瑞集团)自动化设备电磁兼容实验室,仿佛进入了《星际穿越》中的五维空间——20米见方的实验舱内,10米高的穹顶密布着尖端朝外的白色吸波锥体,如同外星文明打造的电磁防护矩阵。
这些看似奇特的装置,实则是守护电网安全的 “电磁卫士”——高性能吸波材料,主要用于吸收室内的电磁波,以帮助模拟没有电磁波的理想环境,从而评估电力设备运行时的抗干扰能力。
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国网电科院(南瑞集团)正为构建坚强智能电网贡献力量,护航能源转型下的电力安全。
电力巡检的无人机AI之眼
来到设在国网江苏电力方天公司的江苏电网无人机巡检智慧管控中心,大屏上,23万公里的年度巡检轨迹交织成银色蛛网。
当记者靠近AI算法演示区,无人机立即发出“未佩戴安全帽”的智能告警——这是国网江苏电力自主研发的无人机安全监察智能识别算法的应用演示,能在百米高空识别销钉级别的缺陷。
国网江苏电力方天公司工作人员讲解无人机杆塔本体精细化巡视智能识别算法的应用
“国网江苏电力方天公司多种优质算法模型已在江苏电网输电、安监、基建等10余个场景落地应用。”国网江苏电力方天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江苏电网输配电算法均成为国网推荐算法,总体识别率达到85%,重点缺陷和隐患识别率超过90%,识别率行业领先。
在低空经济这个“新赛道”上沈阳期货配资,国网江苏电力方天公司正致力于将成熟的电力无人机业务生态推广至其他领域,以技术赋能新产业、培育新需求,为低空经济万亿市场腾飞助力。